罗信默然,这些事情他也知道。那些京城和地方的官府,还有世家大族,他并不在乎,如今他已经有了一套和他们斗争的方式。
但是一下子让近二十万的漕丁失业,罗信却是做不出来。这近二十万的漕丁背后便有着近二十万的家庭,如果不能够解决这近二十万漕丁的饭碗问题,贸然开发海运,确实会引起一连串的反应。
甚至是灾难!
罗信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,一个人再强大,也不能够和所有的人对抗。如果罗信现在提出用海运代替漕运,那便是和所有人在对抗。
那些既得利益者,绝对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,罗信必定会遭遇到前所有为的阻力。而且这种阻力还不仅仅是来自官府,世家大族,甚至整个士林,还有来自近二十万的漕丁。也就是说,罗信会成为公敌。
“唉……”罗信叹息了一声道:“想做一些事真是太难了。上上下下的问题都要解决,要让那些既得利益者不能够损失利益,才有改革的可能。”
“不!”罗智摇头道:“只是让他们不受损失,依旧会遭受到极大的阻力。不器,你想啊。不用改变,就能够得到利益,那又何必改变?
人是都是有惰性的。
只有你给出的利益超过原有的利益,才能够让他们同意。”
罗信摇了摇头道:“是啊,而且这还是思想上的转变,天下最难转变的便是思维。几千年来,我们都习惯了治大国如烹小鲜,力求平稳,平衡和不动。所以萧何被称之为闲相,王安石被称之为乱国。”
说到这里,罗信望向罗智,含笑道:“小叔如今了不得。”
罗智却是脸色一红道:“到了地方之后,知道了许多艰难。也曾被手下架空过。不过,这些年来,跟着你身旁,见识过你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,别的没有学会,倒是学会了静气不乱。慢慢地也就找到了解决了办法。这一沉下心来,倒是觉得以前很是荒唐,更是喜欢如今的生活,虽然有时候思虑国度,感觉很累,但是却是觉得活得很带劲儿。”
“人就是要带劲儿地活着!”
“哈哈哈……”叔侄二人放声大笑。
待笑声落尽,罗信望着运河上堵塞的船只道:
“但是海运是未来的趋势啊,就算如今不能够用海运代替漕运,也需要做些准备。”
罗智思索了一下道:“我这些年在南京为官,倒是接触了几个朋友,闲谈的时候,听他们说话,在二十几年前,大明也开过海运。”
罗信回忆了一下道:“嗯,我也听说过,只是很不清楚。好像是什么胶莱河海道什么的。”
“不错,就是胶莱河海道。”罗智道。
“你知道?”罗信眼睛一亮。
“我也不是很清楚,只是和几个朋友喝酒的时候,闲谈的时候,他们说过一些。让我想想……嗯,好像是有一年,黄河发大水,泥沙冲进了运河,把运河给堵了,而且还堵了好几十里。这一下便彻底中断了漕运。朝中便有人提出,走胶莱海运。但是却阻力重重,要我说就是利益没有分配好,最终不了了之。”
罗信回忆着地形,最后更是回到了船舱,用手指沾着茶水在桌子上,按照自己的记忆画着地图。
“应该是这样!”罗信手指在画出来的地图上划动道:“利用胶河水道通往莱州湾的海陆,如此便缩短了由江南到北京的海道。不必绕道远洋,如此便节省了成本,也减轻了运河的负担,而且随着海运的成熟,便可以将漕运取而代之。
这个规划很好啊,就这么放弃了,真是可惜。对了,你那几个朋友有熟悉当初胶莱海道的事情吗?”
罗智惊讶道:“不器,难道你真的想要用海运代替漕运?不行,这样不行。”
罗信摆摆手道:“小叔,我又没有说过立刻就会展开这个计划,只是在未来的五十年,甚至一百年内,大明将会没有战事。一个没有战事的大明,意味着什么,你知道吗?”
“意味着什么?”罗智有些迷惑。
“意味着人口数量的暴增。三十年,人口便会翻倍。五十年,一百年呢?那个时候,漕运根本就负担不起运输这个能力,到了那个时候,海运便成为必然。也许不用那么久,也许只用十年,二十年,漕运就没有那个能力了。就必须寻找新的途径来为漕运分担运输。那个时候,就不是我来努力推行,而是那些世家大族,朝堂地方要主动去寻找方法。所以,我只是提前准备一下,在必要的时候,推动一把。”
“这样啊!”罗智思索了一下道:“有几个懂一些,但是最懂的……越有一个人。这个人在南京人员不太好,倒不是这个人人品不好,而是这个人就是个书呆子,整天就知道研究水利。”
罗信的眼睛一亮道:“我现在就需要这样的人啊!他现在还在南京?”
“嗯,还在!”罗智点头道。
罗智思索了一下道:“这事儿也不急,找个时间见上一面。”
听到罗信说不急,罗智这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,这说明罗信没有立刻开海岛的想法。他真的是怕了罗信,这些年,罗信起起伏伏,简直就是在走钢丝。如今罗家的荣辱都寄托在罗信的身上,他真的是怕罗信出事。
老话说,近朱者赤近墨者黑,罗智如今已经不是在乡下那种眼界小的人了。和罗信,周玉,张洵,刘秀文等一群优秀的人在一起,一颗心也沉稳了下来,眼界也打开了。细细琢磨这些年罗信的所作所为,在担心震惊之余,也深深地佩服罗信,从罗信那里学到了很多。
这一路上,每天罗信都和罗智在交流。之前罗信真的是很看不起罗智,但是这次见面,却让罗信刮目相看。罗智有着自己的想法,遇到问题,也懂得先仔细琢磨,不再信口开河,而且作为罗信的叔叔,罗智却一点儿没有长辈的架子,反而如同学生一般,向罗信认真请教。甚至将他这些年在南京遇到的各种问题,以及他解决的过程都细细说给罗信听,请罗信给他分析他所做的事情,有那些不足。
*
*